秋季是蛋鵝的高產季節(jié),科學的養(yǎng)殖方法可以提高蛋鵝的產蛋率,從而可以有效的提高蛋鵝的養(yǎng)殖效益,那么你知道秋季蛋鵝的科學飼養(yǎng)技術嗎?
一、蛋鵝的秋季飼喂
產蛋期鵝的飼養(yǎng)應以舍飼為主,放牧以輔。日糧配合比例大致為谷物類60%~70%,餅類10%~15%,糠麩類10%~15%,填充料 (草粉)10%~15%,礦物質飼料4%~5%。
飼喂量除自由采食青料外,大型鵝種每只鵝每次喂料150~180克,小型鵝種100~130克,日喂3次,喂料應定時定量,先粗后精。
早上放牧至10時回舍喂料,喂后在水邊陰涼處休息,并投給青料,下午2時喂一次料,1小時后放牧,黃昏回舍后喂第三次料。
二、秋季蛋鵝的光照管理
鵝在產蛋期間的光照時間,每天不應少于13小時,產蛋高峰期應保持15~16小時光照。
研究表明,光照對鵝繁殖力的影響機理十分復雜。開放式鵝舍的光照受自然光照的影響較大,因此光照制度必須根據鵝群生長發(fā)育的不同階段分別制定。
在臨近產蛋時延長光照時間,可刺激母鵝適時開產,縮短光照可推遲母鵝的開產時間;在生長期采用短光照,然后逐漸延長光照時間,可促使母鵝早開產。
三、秋季蛋鵝的放牧管理
產蛋期母鵝行動遲緩,放牧時只宜跟隨走,不可急趕。盡量少走坡地和高低不平的路,以防造成腹內和輸卵管內出血導致腹膜炎等。
放牧時發(fā)現有的鵝有產蛋表現,如不愿隨群、高聲叫、行動不安、尋巢等,應及時將其趕回舍內或抱回鵝棚讓其產蛋。
根據鵝采食積極性主要在早晨和傍晚的特點,鵝群的放牧要早出晚歸,放牧到八成飽時應趕至水源處飲水戲水。高溫天氣要增加戲水次數和延長戲水時間。
放牧前要注意放牧地和水源不要被農藥等污染,同時對放牧的草地、茬地、畦地等要有計劃地輪換放牧。
三、蛋鵝秋季的疾病防控措施
規(guī)?;B(yǎng)殖蛋鵝的經濟效益的高低主要看管理,養(yǎng)殖的成敗與否則要看病害的防疫,在養(yǎng)殖過程中應該時刻保持鵝舍的干凈、地面的干燥和空氣的流通性,同時還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對養(yǎng)殖場地、養(yǎng)殖器具進行消毒。
在養(yǎng)殖過程中如何發(fā)現疫情應該及時隔離治療并對死鵝進行深埋處理,定期防疫驅蟲,對鵝群按照免疫程序注射小鵝瘟疫苗、禽流感疫苗、蛋子瘟菌苗等,并定期請獸醫(yī)上門查蟲驅蟲。